考研初試時,大家都把考研政治作為主要拿分的科目,為什么呢?因為容易呀,可是考研政治都考什么?怎么做題呢?政治答題邏輯思路一定要強,如果你還不清楚,不妨看看考研政治都考什么?政治答題邏輯思路一定要強的文章,如有需要及時加入陜西文都20考研交流群, 陜西文都考研網持續為您提供考研所需的相關指導信息。20考研資料共享:【互動可加群】丨官方網站【@陜西文都考研】
政治考研每日要點知識
美麗中國
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態文明建設,是指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主動保護自然,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健康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中華民族生命之根,是中華文明發展之源。
尊重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秉持的首要態度;順應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要求人順應自然的客觀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保護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承擔的重要責任。
建設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就是要實現和諧發展,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020考研大綱新增內容)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第一,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第二,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在環保工作中,把預防為主、源頭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復生態系統放在首位。這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和重點。第三,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第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三、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性變革,必須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用制度保障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要通過加快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基本實現。(以上內容為2020考研大綱新增內容)
第一,推進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第二,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
第三,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
第四,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政治考研每日內測
?。▎芜x題)1.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說:“在觀察事物之際,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句話強調了()
A.人們在觀察事物時,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B.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要有理性的指導C.人們獲得感性經驗的重要性D.人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ǘ噙x題)2.馬克思、恩格斯在《〈共共產黨宜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上述論斷說明的認識論道理有()
A.認識的真理性依主體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B.認識的真理性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制約
C.真理性認識能夠經受住不斷發展著的實踐的檢驗
D.真理性認識只有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推動實踐發展
【公布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相互關系”。分析題干中的引文,“機遇”是指偶然性的發現,它往往成為重大發明創造的起點。但是,這種“機遇”也不是純粹偶然性的,它的背后隱藏著必然性。惟有充分理論準備并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機遇”,利用“機遇”,從“機遇”中找到有利于科學進展的東西。據此分析,選項B正確。A、D兩項講的是認識主體的主動性問題,與題干并不直接關聯。C項沒有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重要性,也不符合題意。
2.【答案】CD
【解析】此題考查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真理的具體性和條件性知識,考查學生調動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題意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材料中,不管最近25年來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說明真理性認識能夠經受住不斷發展著的實踐的檢驗,真理性認識只有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推動實踐發展,CD兩項正確;真理具有客觀性,認識的真理性并不會依主體條件的變化而變化,A選項錯誤;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的真理性受時間、空間、條件的制約,B選項錯誤。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都考什么?政治答題邏輯思路一定要強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庳熉暶鳎罕菊舅峁┑膬热菥鶃碓从诶鲜Y政治蔣中挺公眾號,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