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網上報名時間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預報名時間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毛中特高頻考點梳理:科學發展觀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一、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一)含義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形成背景和條件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同時,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過這個實際。
2.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階段性特征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現實基礎。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3.當代世界的發展實踐和發展理念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重要借鑒。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證明,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而應該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協調可持續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就決定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必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正是深刻總結世界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三)提出和發展過程
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是一個在實踐中逐漸豐富和發展的過程。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發展。”這是黨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學發展觀。
2007年10月,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
2012年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二、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對于科學發展觀的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做了系統闡述,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牢固基礎。
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必須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工作,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2.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
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三、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1.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2.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和社會主義在消除資本主義弊端方面的優越性。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建設和人的發展看成聯系的整體,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看成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適應,社會生產各個部類、各個地域、各個方面相互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當代與后代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過程,體現并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對發展問題的認識。
3.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和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指明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毛中特高頻考點梳理:科學發展觀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