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網上報名時間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預報名時間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毛中特高頻考點梳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一、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求“好”與“快”有機結合
提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前提的,也是我國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堅持“好”字當頭,好中求快,把握發展的節奏和步伐,使較快的增長速度長期保持下去。如果單純追求快速增長,忽視質量、效益、結構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就有可能出現盲目追求高指標,攀比高速度,導致經濟大起大落,結果則欲速不達。
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加強自主創新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是:到二O二O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做到“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即堅持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工業化一般是指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國的工業化任務還沒有完成,總體上看現在還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繼續完成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重要而艱巨的歷史性任務。走什么樣的工業化道路,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技發展緊密結合;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從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世紀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
農業的發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學,這是鄧小平關于農業發展的基本思想。鄧小平提出的關于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兩個飛躍”的思想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鄧小平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認識到,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五、統籌區域發展
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主要是處理好東部和中西部的關系、沿海和內地的關系。 (一)鄧小平關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
統籌區域發展,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鄧小平在1988年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區要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在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沿海地區和內地的協調發展問題。鄧小平“兩個大局”思想對于解決好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理論依據。
(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實施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是指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
新時期新階段,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的基本目標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途徑是;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具體舉措;(1)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2)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3)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4)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5)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托,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二)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毛中特高頻考點梳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