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復習大抵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然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第一階段:通讀全書,建立框架。結合考綱真題,知道重點考什么。
第二階段:將所有你認為重點的、難點的部分進行標注和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專題,提煉考點和熱點,形成重難點知識的立體化架構。
根據專題和考點建立思維導圖,將知識點融會貫通,搭建立體化知識體系。
用搭建好的知識體系解答真題、常考題目和解讀熱點。
思維導圖運用
思維導圖就是要自己的思維后,才能畫出導圖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無思維,不導圖”。
在考研初期復習過程中,思考在前,導圖在后,用導圖記錄復習和思維的過程。復習中,我們同樣存在兩種思維方式的交替使用——發散思維與邏輯思維。
(1)邏輯思維:先分類再分主次,并縱橫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每門專業課都有自己的特點,也不能用一門學科來驗證所有,很多學科,其實邏輯性并不強,從而難以將碎片化的知識點進行邏輯串聯,需要大家更認真的尋找隱形線索,或是參考他人的筆記。
(2)發散思維:讓問題和經驗引導聯想,借助圖片、符號等形象化工具。
導圖的好處就是插入一些圖片,這個XMind都有這些功能,將內容插入,幫助記憶。
做好導圖后,接下來就是用導圖去記憶,如何記憶也是一門學問。
(1)記憶:從組塊開始
第二輪復習,利用和補充導圖從最發散的外端往內端組塊,最后形成知識體系,便大大節省記憶空間,并能“觸一點而及全盤”,瞬間提取相關知識點的具體內容。
(2)導圖記憶1:分類+推理
在為一個事物下定義時,一般有兩套方法論的邏輯,一是演繹法,二是歸納法。高中語文有學過這兩種推理:由部分到整體、個別到一般的即為歸納推理;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為演繹推理。專業課知識的復習同樣可以采用這兩種思路來形成整體記憶。
(3)導圖記憶2:關鍵詞+圖像
圖像是典型的可視化記憶,但是圖像不僅僅是為了美觀,而是與知識點之間有某種邏輯對應關系的事物。第二輪補充導圖時,應當結合人物、事件、案例、實驗等,轉化為關鍵詞和圖形,進行必要補充。利用左右半腦共同進行記憶。
如果是自己動手操作,因為學科不同,大家基礎也不同,利用自身的學科經驗背景和生活中的教育事件進行補充,實現圖形記憶與邏輯記憶的結合,有助于強化記憶。
如果是使用他人已經做好的思維導圖,那就要避免僵化,動態理解,應當重點關注導圖繪制者的思維與記憶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非盲目的“拿來主義”。
做思維導圖是輸入,記憶提煉形成框架是輸出。從輸入到輔助輸出,才能真正掌握專業課的內容。
好的筆記就是考點的精煉合集,前期筆記功課做好后,后期的復習效果才會更好。注意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記筆記的方法,建立起自己的知識庫,提高復習效率。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考研專業課如何復習?這樣做筆記才是正確方式”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考研有所幫助!